Blues

藍調   黑奴、棉花淚、流浪、搖滾樂之母、生命的歌聲

在十九世紀末期,美國南方的密西西比、阿拉巴馬、路易斯安那、德州這四大州有著密西西比河貫流其間,在墨西哥灣的出海口形成肥沃的密西西比三角洲(Mississippi Delta),這裡盛產棉花,而當時許多非洲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到這些地方來,成為所謂的黑奴。這些來到美國的非洲人,他們心中的不滿、苦悶,只能在農暇之餘偷偷的吟唱家鄉的曲調,訴說著自己悲慘的遭遇。所以藍調給人一種憂鬱的感覺,也有著這樣的歷史背景。一代代非裔美國人,以口傳的方式,延續這些歌曲的生命。

在美國南方這些棉花墾殖地帶,也慢慢出現一些音樂酒吧,服務這些四處遷徙的非洲裔美國人。這些酒吧當時被稱做Roadhouse、Juke-Joint或Barrelhouse,在這裡可以喝酒,聽樂手唱歌。一些有才華的黑人歌手,也帶著吉他四處演唱,漂流的生活也讓這些歌手接觸各地的民風與不同的音樂型態。這樣的發展,也出現在美國北方以工業起家的大城市:底特律、芝加哥地區。漸漸也與美國民謠(folk)、鄉村樂激盪出新的藍調混合品種。

在一九二零、三零年代,這些不同區域的音樂酒吧中,有些樂手開始有了名氣,也因著這些區域性,藍調音樂有著不同的風格,現在許多喜愛藍調音樂所熟悉的藍調流派,也因此誕生。像是Delta Blues(三角洲藍調)、Chicago Blues(芝加哥藍調)、Texas Blues(德州藍調),或結合不同的音樂類型而激盪出的Jazz Blues(爵士藍調)、Country Blues(鄉村藍調)。

二次世界大戰之後(一九四零年代以降),不同的藍調音樂流派不斷發展,在這些黑人藍調歌手中,以Muddy Waters(馬帝瓦特斯1915-1983),帶給現代藍調音樂的影響最著。Muddy Waters將Delta Blues帶到了芝加哥,以"電吉他"來演奏,展開藍調音樂新的領域,或是說開啟白人世界中,搖滾樂的新天地。Muddy Waters的一曲"Rolling Stone",就是現在搖滾樂壇中知名的"滾石合唱團"團名的由來。

這篇盧很久,一來不太熟悉,(雖然很喜歡Eric Clapton,但是白人),另外也是台灣流行音樂很少純藍調的作品。(如果您有聽過台灣很藍調的東西,拜託!!!介紹一下吧)。所以簡單的介紹藍調的起源與發展歷史,在台灣流行音樂當中有些難舉例。畢竟這與美國的發展歷史有關,就像在美國可能找不太到有人唱南北管。但是從精神層面來看,唱出社會底層痛苦、被剝削,且因此更為生活化的音樂精神,南北管,可以說是台灣的藍調音樂吧。

前年有張主流音樂專輯發行,果仔很喜歡,也多少可以聽到一些藍調音樂的元素,鄉村藍調、藍調的靈歌、爵士藍調等,很令人驚喜,而專輯中的精神,也真夠藍調,蘊藏歌手對於自己生活的反芻,轉化成為精鍊的歌詞與曲調,感動著聆聽者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聽聽,戴佩妮的"愛瘋了"專輯。

至於現在主流音樂市場裡,受到許多朋友喜愛的"節奏藍調",就留到"R"的部份再介紹囉,呵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果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